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灰姑娘罗西尼的有什么不一样?

《灰姑娘》是个尽人皆知的童话故事,罗西尼这部歌剧的脚本作者费雷蒂用的是更为古老的、由法国作家夏尔·贝洛于1697年出版的《鹅妈妈的故事》中的版本。

他不仅最大程度保鲜了童话的质感,更将整部剧打造成一部展现世态炎凉、幽默诙谐的歌舞喜剧,堪称世界歌剧史上的传世经典。

全剧没有了仙女、没有了魔法棒,将恶毒的继母换成了丑陋的继父,甚至将最标志性的水晶鞋也换成了更具现实意味的手镯。

作为一部创作于1817年,跨越百年的经典之作,这部歌剧在西方久演不衰,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。

焦阿基诺·罗西尼(Gioachino Rossini,1792-1868),著名意大利作曲家,他一生创作了39部歌剧,是十九世纪前期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。完成最后一部歌剧《威廉·退尔》(Guglielmo Tell)时,罗西尼只有37岁,却从此放弃歌剧创作,转向宗教音乐和室内乐的创作。

罗西尼是一位吃货作曲家,发明了“罗西尼牛排”,他曾说:“我一生只哭过三次,第一次是《理发师》首演失败时;第二次是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时;第三次则是野餐时,不小心把一只烤鹅掉进河里。”

罗西尼的歌剧《灰姑娘》,并不是唯一一部以“灰姑娘”为题材的歌剧,但却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传世之作。

《灰姑娘》的诞生对之后的歌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首先罗西尼创作的音乐精彩绝伦,他巧妙地使用歌剧特有的演绎手法,通过音乐把剧中每个人物的个性刻画地活灵活现。其中复杂高难度的花腔咏叹调和重唱比比皆是,令人叹服。

其次,罗西尼将音乐语言与戏剧脚本完美结合,二者相得益彰,使这部歌剧成为一部宏大的剧作。总而言之,歌剧《灰姑娘》涌流不绝的旋律、极快的节奏、鲜明的音乐性格使其在歌剧史上独放异彩。

导演艾玛·但丁的《灰姑娘》充满了创造性,满足了多方位的解读需求:超现实的、略带苦涩的童话故事和带有完美喜剧节奏的俏皮戏剧。这些人物的形象在舞台表演中得到了特别的强调方式,主角们每个人都有五个“克隆体”,这些“克隆体”是背上装着发条的机械自动装置,他们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彰显了主角们的“人类”反应。

该剧的细节,外观轻巧,色彩斑斓,在这里水晶鞋变成了脚链,橘色的南瓜车变成了时尚亮眼的蒂芙尼蓝……

这些元素又赋予了制作上的深度,同时还保持了不可言喻的诙谐,这就是罗马歌剧院版的《灰姑娘》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