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期丨书法真的无错字?别被错别字“坑”出局

书法是门艺术,民间拥趸之庞大,抬眼可见。谁家亲戚朋友没个退休后一头扎进书 法艺术里遨游的老年书法爱好者?其习练之热情,精神之执着,远超年轻小辈职场生 存状态,感天动地,苍天可鉴。

然而这份执着,若入门不得路径,行愈远,道愈偏,动辄十年二十年功夫进去,而徒得一 “熟”字而已。

艺术审美的考量暂且不表,习练书法这一传统艺术,必须从经典入手,必须临帖。一笔 一划,皆有传承,一撇一捺,均有出处。行家说,没个一两年,入不了门。

欲练神功,那啥,先取真经。否则就是一欧阳锋。邪魔歪道,如何行走?终非大道。郭靖终成一代大侠,为何?江南七怪跟全真派大弟子马珏打下的基本功扎实。

书法并不等同于写字,毛笔写的字不是都叫书法。有“法”方成书法,法度的法。真草 隶篆行,皆须临帖,方为正路,学二王、晋人,“书不宗晋,终入野道”,跑偏了。

书法在咱们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是有学养的文人修炼心性、涵养性情的一门艺术, 一门功夫。为人为文,皆为一体,它是学问,是技艺,更是哲学。取法中正、平正、 大方、经典,温文尔雅,不激不厉,天人合一,是不是有点玄?咱中国人的艺术, 就是这么深奥而又日常,这么书卷而又美好。

艺术应当传承经典,美是有共识的。书法的终极之美,是自然。 无别扭,不造作,此乃大道。

本期《河之洲》,将深度解读书法江湖技艺层面的坑,种种现象,看点多多;大咖论道,线月初,第十届浙江书法篆刻大展落幕,随后浙江省书协官微连续多日发布专家评审札记,专家们谈论比较集中的竟然是错别字问题。

这次大展投稿作品4733件,终评入展352件作品,“有些不错的作品最后掉在错别字这个坑里,令人深感可惜”,一位评委对媒体表示。展事发布的《评审规则》中明确规定:“作品内容要符合汉语规范。凡有明显错字或文义不通的作品不得入选。”

展事特别设置观察员,负责把关错别字。错字、漏字、漏句这些文字、文义上的问题均被视为硬伤,一旦发现,当即出局。“差错率确实比较高,一幅作品出现多个错别字,或漏字漏句,比比皆是,触目惊心。”评委表示痛心。

“包括才评过的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,出来一些觉得不错的作品,也是因为错别字被刷掉,像皇后的‘后’写成‘後’,都很常见”。

“把字写对,这是书法作品最基本的最初级的要求,但就这个基本要求,现在也成了一道很‘高’的门槛。”周俊杰说,全国展的投稿量一直很大,几万件作品,初评之后,通常入选仅几百件,大量作品是栽在错别字这个坑,“繁体字是最大的‘坑’”。

浙江省书法篆刻大展中,“仅仅‘范’‘才’两个字,就让一批作品‘中枪’。好几位作者书写了范成大的《玉山道中》,而把‘范’写成了‘範’,殊不知姓的‘范’用不着‘繁体’”。

还有好几位作者写了赵鼎的《题常山草萍驿》,首句为‘才过常山到草萍,驿亭偏喜雨初晴’,‘才’的篆体应作‘纔’,许多作者则用了‘才’。这真是该简不简,该繁不繁。”

常出现的繁简转化错误如——云和雲,台和臺,里和裏,才和纔,谷和穀,余和餘,干和乾、幹、榦,艸和草、皂,征和徵,经常有作者中招。

小篆和大草是错漏的重灾区,部分作品明显可以表现出作者不懂字法,千奇百怪的错漏层出不穷。“白面王郎年十八”,“面”有人写作面条的“麵”。

专业书家专业赛事尚且如此频繁跳“坑”,民间业余爱好者就更不用说,屡屡爆出的名人题字出的洋相便是数不胜数,那真是书法江湖欢乐多,一件更比一件糗,频频挑战吃瓜群众接受度。

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清海书赠中国台湾演员归亚蕾“影後”,贻笑大方。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灿铭点评说:“后”的繁体字有两个——“後”和“后”,前面一个表方位,用于後來、後面,后面一个类似于称谓品阶,用于皇后、皇天后土。

书法卖得颇佳、求购者盈门的著名作家贾平凹也算跨界有成,同样成就了段子王。他题的“傅作義將軍故裏”七个大字,错将“故里”作成了“故裏”,也是一个常见的用法错误。

更有夸张的所谓书法家,每回创作前必豪饮数杯,待得上头,恍若酒仙附体,助威而壮胆,草法更形狂傲不拘——此记者亲见,惊了我都。

把字写对,是书法的基本要求,为什么就这么难呢?“说到根儿上,其实是文化素养的问题。”周俊杰说,书法不仅是写字,不等于写字,它不是简单的抄写行为,文化修养之于一个书家的重要性,有待认识。“第一点起码的要求就是字不能写错,但是现在时代病,好多人不太读书,但喜欢书法,掂笔就写,这样不行”。

反观近二十年来的书坛现状,那些成了名的书家,能持续保持水准的,多是那些学养比较好的。一个真正有志于成为书家的人,有很长一段路要走,而不写错别字是最初级的基本要求。

上述种种现象之普遍,已成顽疾,“中国书协近几年在大展评审中特别强调抓文化水准,除了艺术水平的评判之外,错字别字,简繁转化,诗里掉字,多余的字,这些常见问题,都纳入基本评判标准,不符合的,上来就先刷掉。”

以周俊杰在书界的影响力与专业地位,上门求教者极多,其中形形的习练者极多。“有些人经典一窍不通,没入门,就声称要写出自己风格,很可笑”。

从传统入手,临习经典,是正统路径,“否则根本书法入不了门。很多人不愿走这个路,掂起笔就写,永远写不好”。有些人字没练入门,倒是有好装备,“天天拿着好宣纸胡画,着实可惜了纸。”习字的人自然也喜好纸,周俊杰一番话令人捧腹之余,不由感叹,白瞎了。

利益搅浑了书法江湖,急功近利者不在少数,掂笔就想当大家,“好多搞的展览没法看,出的作品集没法看,恶劣之极!”这样的愤激之语,也是拳拳之心,怒其不争。

除了上门求教书法习练技艺的,还有不少请教格律诗作的。书法与格律诗密不可分,录诗词或者自作诗参展也很多,自作诗算是书法作品加分项。然而这片风景,也是一言难尽,更加考较传统文化功底。

“现在很多人写的所谓格律诗其实就是顺口溜,包括一些大学教授、博导,不讲平仄,不懂格律,大学中文系也不教格律,这是缺失,是教学上的失误。”好多人诗集一本一本地出,都是领导,有头脸的各界名人,“没功底你是玩不了格律的,也就自己高兴高兴”。周俊杰表示,既然搞中国传统文化,习书法,写格律诗,就得对自己有要求,高标准,从文化功底补课。

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李健强,打小诗书画印同步习练,入书协早于入美协。书画双修,中国画与书法原本密不可分。中国画考较线条质量,是“写”出来的。对于书论书法美学与书法实践均有深切体味与认知。他说,书法和文字相关,过去老先生学书法要先学文字学,于文字学都有所涉猎研究,而现在书法已经成了简单技术传承艺术传承了,只讲点划、线条,文化这块是缺失的。今人对于繁体字没有基本训练,繁简搞不清,市面上流布很多不规范字帖,都误导了许多初学者。习书法,要对中国汉字的生发、起源、流变有所了解,知道造字方式,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。很多现在的字过去没有,怎么写?知其所以然,才能下笔。

书法在中国有悠久的传承,广泛的影响,民间习练者群体庞大,不断有“新人”加入。尤其离退休的老年人群体,是书法的最庞大拥趸。“前阵子省里办老干部大学,几千名额,10分钟就报满了,还是限制了级别,最低处级,没办法,人太多,根本满足不了”。应邀为老干部大学题招牌的周俊杰,对书法受到这般热捧的状况并不意外,“外省也是这种情况,老年大学的书法班一向抢手。”而这样半路出家,没有专业基础却热情高涨的“新人”,常常是对入门的路径比较盲目,“掂笔就写,一练一二十年的大有人在,一看写得很‘熟’,却不在路数,功夫也下了很多,说起来也是蛮可惜的。”就在去年,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曾与大河报联合主办了民间书画大赛,协会主席、书画鉴定专家、资深书家胡聚堂对大赛呈现出来的作品作如是感触。

书法须遵循法度,书法的“法”,就是“法度”。自由发挥、艺术创造,须在限度之内,遵循严谨的规范,不可随心所欲,任笔为体。

仅以草书来说,前有《草字诀》,孙过庭《书谱》,后有于右任《标准草书》,“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”,笔划长一点短一点,毫厘之差就成了不同的字。

“艺术应当传承经典,美是有共识的。最终是自然,天人合一,包括用笔,也应当是轻松的,自然的,有一点别扭、造作,它就是不好的,终非大道。”胡聚堂说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